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二百一十五天:《夏日谎言》[德]伯恩哈德·施林克 著(刘海宁 译)

日期:2015年9月12日

来源:校图书馆。

简介:全书348页,由中短篇小说7则组成。

评分:3.6分。

repo:

《淡季》

诗歌不能脱离面包存在。爱情再真挚难言,亦有来自现实层面、身处两个不同阶级所导致的天然沟堑要横越。一时的欢乐是无甚挂碍的,但若是期冀长长久久相处的日子,终归还是要有一方作出妥协——仅针对这则故事中的理查德与苏珊而言。

《巴登-巴登的夜晚》

习惯了谎言。与努力渴求真实。

这篇及后面的《树林中的小屋》、《夜晚陌生人》、《最后的夏天》这几则故事,聚焦的人物,借以讲述故事的载体,倘以常人的观念来看待,大抵都具备一些看似很有道理,实则稍嫌病态的心理或逻辑在。

这份背离常理的心态,有些故事里朦朦胧胧地提到了前因,有些没有提到或者压根儿没有前因。

他想起了一则关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士兵在俄罗斯战俘营的报道。俄国人试图给他们洗脑子,也让他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德国人没有了元首,但是他们习惯于被领导,因此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日本人则是宁死也不愿和敌人合作;意大利人虽然也配合,但是并不认真对待,而是欢呼、喝彩、雀跃,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做了一场歌剧演出。

《树林中的小屋》

近乎疯狂地维护一个属于爱情与家庭的梦想。

是不是所有的幸福都想永恒?就像所有的欲望?不,不是这样的,他心想,幸福需要的是持久,向前能持久到未来,向后能持久到过去。恋人们谁不幻想,幻想在儿时就已经相识,就已经相恋?谁不幻想在同一个游泳场玩耍过,上的是同一所学校,甚至和爸爸妈妈外出度假都是在同一个地方?

在他看来,爱情和家庭是梦想的实现。这个梦想开始于很久以前。他的父亲是管理职员,母亲是公共汽车司机。当父母的婚姻越来越深地陷入憎恨、尖叫和暴力的漩涡中时,他就已经怀有了这个梦想。父母有时也打他。但是每次挨打,他都把它看做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惩罚。而当父母先是相互咆哮,继而相互厮打时,他和姐妹会觉得仿佛脚下的冰层破碎了。他梦想的爱情和家庭如同坚厚的冰层,不仅可以在上面行走,而且还可以在上面跳舞。与此同时,在暴风雨袭来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借助梦想稳住自己,当年他和姐姐妹妹就是这样稳住自己的。

《夜晚陌生人》

不合时宜地被不知真假(一面之词)的故事唤起莫名其妙的同情心。

有那么一瞬间,落日穿透了云彩,飞机顿时闪耀在金光中,仿佛在燃烧,燃烧成了一个火球,爆炸成碎片。维尔纳·闵策尔不存在了,我的愚蠢也荡然无存了。

《最后的夏天》

差点儿就成为一个自私至死的人。无所谓责任,也无所谓家人的想法。倒也没什么不好。开始和结局的两种做法,都可以接受。

他没有承认自己不幸福。他声称自己是幸福的。他之所以声称自己幸福,是因为他做到了从一个小小的德国大学城来到纽约,而且成为纽约生活的一部分。他之所以声称自己幸福,是因为他非常希望得到这个幸福,而且这个幸福已经在这里了,或者说他非常希望得到他一直设想的幸福所应具有的全部配料。

他原来想,他已经精心准备好了最后的全家福。但是现在他问自己,是否仅仅只是在为由配料组成的幸福收集配料。

他看着夜空的繁星,心想,它们既不金碧,也不辉煌,其实就和远处的小霓虹灯光点一样,冷冷的,硬硬的。

《吕根岛上的巴赫》

我想多了解一些,将你记得更久一点。

本来嘛,一个人死了,世界分毫不会停止,也不会产生变化这件事本身就够让人丧气的了,如果身后连个铭记自己的人也没有,可不是骨灰这么一吹,在世上的最后一丁点痕迹也散得干干净净吗?

即便父亲真的帮助了他,电影里父女间那种无声的亲情在他们之间也永远不会出现。电影里的亲情是开放式大结局中的一个小团圆。它是一个小的奇迹。为此而落泪是说得过去的。

《南方之旅》

做出选择的是她。

“爱不是感情,而是意愿。”

她站起身,下山回家。是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全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多么盼望能结束为别人而活的生活,开始真正过上为自己而活的生活!但是,一方面她已经太老了,另一方面,她不知道什么才是她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她唯一学会的喜欢做的事情是履行义务,满足于责任给她带来的爱。再就是大自然了,但是她已经闻不出它的气息了。

她其实连旅行也都不需要了。旅行只是一种幻想,比爱还要短暂。她很想明天就回家。

附图:

版权页


 
 /  热度: 3
评论
热度(3)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