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一百零七天:《第十二张牌》[美]杰夫里·迪弗 著(梅辛 译)

日期:2015年5月27日

来源:校图书馆。

简介:全书535页。

评分:3.8分。

repo:

1、 原名The Twelfth Card(2005),为林肯·莱姆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同系列的作品还有The Kill Room(2013),The Burning Wire(2010),The Broken Window(2008),The Cold Moon(2006),The Vanished Man(2003),The Stone Monkey(2002),The Empty chair(2000),The Coffin Dancer(1998),The Bone Collector(1997)。

2、计时{9:44-11:09,11:52-12:58,13:14-14:12,14:32-16:03}=300min=5h。全书28.6万字,平均每小时阅读5.72万字。对比第一百零四、五、六天的记录,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书籍,阅读速度的变化……挺有趣。

3、不仅仅是推理小说。故事写到这个层次,杰夫里·迪弗先生所创作的作品,业已超过了一部推理小说所能概括的范畴。在前作中也有社会性的体现,但重心不如这本书里表现得这样明显。

(前方剧透注意!!)

 

4、开头读来有些乏力,可能是案件受害者死状并没有《人骨拼图》和《消失的人》那样惨烈;也可能是短时间连续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导致读者对其刺激性风格的渐趋适应;还有可能是本次案件中心——杀手们的目标——一位十六岁的高中女生吉纳瓦·赛特尔,初期性格比较……不好摆平……嗯,大概是这几个原因。

5、行文过半,故事主线脉络逐渐清晰,理解了吉纳瓦做出那些罔顾自身及他人安危行动背后的缘由。

6、最精彩的地方不到揭露那一刻,永远被作者蒙得死死的。智商再一次被嘲弄了,然而——该死的,我爱死这种符合逻辑、有理有据的反转了,被嘲弄也心甘情愿。每次心里想着“不会吧”,难以置信地倒回去看原文,才会发现一切原本深信不疑的真相,其实都来自我自己煞有其事的结论。作者给出行为,却也止步于行为。我的误解从未源于他的欺骗,要怪也只能怪我太过丰富的联想,与急急下定推论。在作者笔下,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误导,杀人的【动机一】是伪装的,【动机二】也是伪装的,真正的【动机三】缓缓揭下面纱,一看其实来自【动机一】里被当作【误导】忽略掉的点。不是不存疑惑,但是作者笔锋一拐,读者的着眼点便跟着他离开。

7、一些彩蛋:于《消失的人》中出场的魔术师卡拉在本作中客串;《消失的人》结尾,萨克斯警官打算把撞伤的座驾涂成红色,在本作(版本参见版权页)第448页有呼应的字样“……一辆漂亮的鲜红色卡玛洛SS在马路中间刹车停下……”

8、感谢作者不给吉纳瓦的■■发便当之恩。看到吉纳瓦叫■■出去那段我就有预感,会不会■■为了救她而献身之类的……没想到真的出现了呢。脑洞谜之重合 (•̀ᴗ•́)و

9、感谢这个版本(参见版权页)详尽的注释,加分;过多的错别字,减分。

10、莱姆在新主治医生和托马斯的帮助下进行了新疗法,效果■■■■■■(为了最大化的留住悬念,手动消音)。

11、血泪教训:来自监狱的不只是囚犯。

12、拉基莎的结局非常,非常不喜欢。吉纳瓦本应大声吼出来,她很快就可以足够富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足以令她的挚友依赖她,选择她,而不是那个下作的混帐兼傻叉。

13、最后,向莱姆,萨克斯,赛林托,吉纳瓦,吉纳瓦的祖先们……致以敬意。

——为了你们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完整的人。

附图:

①版权页


 ②作品年表

 
 /  热度: 3
评论
热度(3)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