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四十九天:《为什么读书:胡适演讲集(三)》胡适 著

日期:2015年3月30日

来源:校图书馆。为封面“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适”而借。

简介:全书261页+,由照片若干+出版说明1则+正文36则组成。

评分:3分。

repo:

我单知道胡适是大学者,我不知道大学者的演讲稿……其实某些部分也很无聊。

最喜欢《书院制史略》这篇。

书院在顶古的时候,无史可考;因古代的学校,都是私家设立,不甚出名。周朝学制,亦无书院的名称。战国时候,讲学风起,私家学校渐为人所器重。汉时私家传授之盛,为古所未有。观汉朝的国子监太学生,多至数万人,即可见学风之盛。六朝时候,除官学外,复有精舍。此精舍系由少数的贵族或士大夫在郊外建屋数椽,以备他们春夏射御,秋冬读书的场所。惟此精舍,仍由私家学塾蝉蜕而来,其教授方法,与佛家讲经相同……到唐明皇的时候,始有书院的名称。书院之有学校的价值,固自唐始,但至宋朝更进步了。

书院名称,至宋朝时候才完全成立。当时最负盛名的书院,如石鼓、岳麓、应天、白鹿洞,世人称为四大书院。这些书院,都系私人集资建造,请一个学者来院主教,称他叫山长。书院大半在山水优秀的地方,院内广藏书籍,使学生自修时候,不致无参考书。此藏书之多,正所以引起学生自由研究的兴趣。此四大书院,不独藏书很多,并且请有学者在院内负指导责任。来兹学者,如有困难疑惑之处,即可向指导者请教;犹如今日道尔顿制的研究室。所以宋朝的书院,就是为学者自修的地方。

宋代书院制度,很可研究。每一个书院,有山长一人,系学识丰富的人充任。书院里藏书极多,有所谓三舍制,就如湖南潭州书院,分县学、书院、精舍三种。在州府县学读书,都是普通之才;优者升入书院。当时书院的程度,犹如今日大学本科,倘在书院里考得成绩很好,就升入精舍。此时犹如今日入大学研究院了。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也挺有趣。社会标准与个人标准,自然后者更重要。但是现实里,又能有多少人得其幸运,作出真正想要的选择呢?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如题。


附图:

版权页



 
 /  热度: 2
评论
热度(2)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