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剔青(tiqing1007)

第三十三天:《为什么读书》[法]夏尔·丹齐格(阎雪梅 译)

日期:2015年3月14日

来源:校图书馆。吸引我的是封面的副标题——《毫无用处的万能文学手册》,以及附在封面的一句话——“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

简介:全书296页。

评分:3分(书中的一个部分内容值得学习)

repo:

以下为原文摘录:

人们对文学的一个定义,就是它或许是唯一不以有用为目的的文字形式。

我们可以阅读历史回忆录、政治纲领、天文学专著、桥牌教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获取知识。而知识微不足道,因为所有人都能取之以自用。很多野蛮人的脑子里也塞满了知识。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是类比。文学,尤其虚构文学,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类比进行理解的方式。再进一步准确地说,它是一种不仅作用于智力,更诉诸情感的通过类比进行理解的方式。类比,情感。这正是它有别于哲学这种思维模式的地方,哲学以分析和智力为依据。

当然,正是这个情感的部分赋予文学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危险。它可以像欺瞒孩子那样用意象欺骗我们。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事物,也许是哲学或心理学之外的事物。——《学读书》

宗教是穷苦人的复仇,灾难是贫困者的慰藉。而幻象则为一切罩上了光环。正因如此,那些不幸的人,他们比其他人更加不幸,因为那些“其他人”,那些生活奢侈的人有财力离开所在的国家或重建自己的家园,甚至有些时候,他们的房屋因为设计精良而并未倒塌。不幸的人们在一些江湖术士的带领下,自认为完成了复仇。我们的迷信需求难以得到餍足。——《读书的年纪》

我们不是为了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读者是最自私的人。——《自私的读者》

读书几乎未让我们有何改变。它可能使我们更臻美好,或许有可能,或许有一些,然而即使读过拉辛的作品,坏蛋依然是坏蛋。与之前没有教养的坏蛋相比,他只会成为被文学装饰过的坏蛋。反之,一个好人不会因为读了一本坏书就变成坏人。读书的坏影响和它的好影响一样都是个愚不可及的传说。——《读书不会改变我们》

书并非为了读者而作,甚至不是为了作者而写,它不为任何人而作。它是为了存在而书写。以读者为写作对象的书将读者视为公众。作者带有某种意图写作。无论这种意图是讨读者欢心还是劝说他们,都是某种形式的居高临下。先说作品,它被工具化了,况且也不会好,因为作者远离了自己的本题;再说读者,他们一旦发现作者并未将自己视作有独立判断和选择能力的人便会心怀不满。这样蛊惑人心是怎么回事?扔过来几根多愁善感的肉骨头想让我们高兴得摇尾巴吗?我们宁愿偷渡进入作者的大脑去拿走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在书中发现了自我,那自然很好,然而我们并非为了这个才读书。

人人都独一无二,这是读者们在不断阅读而又没能在书中找到完整的自我之后学到的经验。不是书里的我们,而是作者的才华让我们判定哪些书是好书。读者们并非希望自己与书中的人物与书中的人物和思想相像,而是希望自己与天才相像。——《为了(无须先认识自己再)发现自我而读书》

还有巴尔扎克的那句“细微差别,乃精致的大敌”。——《为了被言说而读书》

书籍不仅仅是一些装满了我们漫不经心却贪婪无比地寻觅着的某种东西的物品。

书籍从读者那里汲取养料。它们需要被读者提及。这样,文学带来的某种特定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就在一部分公众的头脑里传播开来。——《隐形的芭蕾舞团》

我们出于利己主义而读书,但无意中达到了一个利他主义的结果。通过读书,我们使沉睡的思想重生。如果书不是睡美人,那它是什么呢?读这不是白马王子,又是什么,哪怕这个读者戴着眼镜,头发光秃稀疏,而且是个高龄九十八岁的老翁?一本合上的书,它始终存在,却没有生命。它是一个直角平行六面体,很可能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事实上跟一个空空如也的盒子没有区别。一切阅读活动,我们应当承认,都是一种再创作。(……)即使读者的角色再重要,他也不是作品的创作者。——《阅读是再创作》

归根结底,假如我们博览群书,我们定是因为喜爱才那么做。我们由喜欢人物开始;接下来是喜欢作者;最后则是喜欢文学。文学这位女王正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我们伸长脖子、张着贪婪的嘴,朝着那个纯净炫目的新鲜感匍匐前行。(……)如果什么都未读过,那么有着最微不足道的丁点才华的人在我们眼中都成了帕瓦罗蒂。(……)即使我们读了很多书,阅读的数量也不会使其质量有所折损。——《只因爱而读书》

正如美国作家梭罗所言:“并非所有书籍都如同其读者一样狭隘”(《瓦尔登湖》)。——《读书时间》

为什么读书?为了变得不那么狭隘,为了不再抱有偏见,为了理解。为什么读书?为了理解那些思想狭隘、抱有偏见以及不喜理解的人。——《为了黑暗而读书》

我们可以为了自我安慰而读书。这在我看来是又一个更糟糕的读书理由。况且我们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学并非为此而生。文学不是用来安慰人。否则就等于说文学是供读者消遣之用。况且,如果说痛苦可以被一段单纯的阅读时光擦除的话,那对我们的痛苦是一种侮辱。——《为了自我安慰而读书》

当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时,我们明白有必要连续阅读同一个作者的好几本书。如果这位作者擅长写作,亦即改造素材,那么他不会在与我们的初次相遇时就向我们揭示出他的种种特点。——《作家读书》

我会回答:有方法地读书。热情是最合情理的方法。——《怎样读书》

读书毫无用处。正因如此,它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阅读,因为它是无用的。

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书:一颗钻出坟墓的大树》


本书提到的书籍清单(挑日后可能想看的的部分收录于此)(没记录的有些是看过,有些只是因为懒)(有些书中未注释国别的作家待查找后添加)(可能明天才能添加完):

《老爷的情人》[瑞士]阿尔伯特·科恩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数字城堡》丹·布朗

《灭男社宣言》瓦莱丽·索拉纳斯

《思想录》[法]帕斯卡尔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帕维的灾祸》[法]吉奥诺

《狄更斯》[英]切斯特顿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瓦尔登湖》[美]梭罗

《乌发碧眼》[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一双蓝眼睛》托马斯·哈代

《O的故事》[法]多米尼克·奥利

《非普通读者》[英]阿兰·本奈特

《讽世书》[古罗马]佩特罗纳

《凯撒传》[希腊]普鲁塔克

《卡特琳娜的性生活》[法]卡特琳娜·米耶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约瑟夫·马克思

《没有个性的人》穆齐尔

《洛勒莱》海涅

《巴马修道院》《罗马漫步》[法]司汤达

《拿撒勒人》[英]安东尼·伯吉斯

《裂痕》《最后一个大亨》菲茨杰拉德

《我的奋斗》希特勒

《汤姆叔叔的小屋》海瑞特·比彻-斯陀

《偷尸贼的故事》安妮·赖斯

《迷失的灵魂》波比·布莱特

《三姐妹》契科夫

《多变的历史》[古罗马]埃里亚努斯

《昔日的生活》[法]波德莱尔

《溺水者》[奥地利]托马斯·贝恩哈德

《暴风雨》《理查三世》《皆大欢喜》莎士比亚

《吉斯拉的境遇》[以色列]大卫·格罗斯曼


我曾相信我是为了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而读书的,事实上,连我自己也不确定这一点。读书有用吗?还是只是看上去有用呢?说到底,我最初开始这个计划的时候,只是迫切地需要做一件事情,一件对我来说很轻松就能完成,又能弄出点鲜明成果的事情,坚持地做下去,证明给我看,我也是能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的。

再借由坚持这个计划带给我的信心,开始做真正令我有所改进的计划。

我不是文艺少女,啊,现在该自称青年了。文艺留给我的印象从来不算是褒义,三年怕井绳之故。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滑向矫情。而我从前掉下去过一回,受够了回忆里的自己无意识做作的蠢态。这方面实在没有信心。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现在的我,实在已经没有容忍这矫情的闲余了。


附图:

基本信息



 
 /  热度: 11评论: 8
评论(8)
热度(11)
©雁行凛凛 | Powered by LOFTER